勞動訴訟與勞動事件法
修課心得:
作者:劉家樺(陽明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碩三)
課程內容:
自2020年1月1日施行勞動事件法,因應勞資爭議之特性,在既有的民事訴訟程序架構下,適度調整勞動事件爭訟程序規定,一方面使勞雇雙方當事人於程序上實質平等,另一方面也使法院更加重視勞動事件之處理,以達成勞資爭議的實質公平審理,有效的權利救濟之目標。
本課程由科法所邱羽凡副教授開設與士林地方法院蔡志宏庭長(現為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共同開設,以勞動事件法為框架,說明勞動事件之意義與類型以及勞資爭議處理程序,再依序講解勞動事件之審理、調解與保全程序的相關規範,並且納入特別的實務重要案例,例如:勞工之智慧財產權爭議、加班費爭議、不當勞動行為爭議接軌民事程序之問題等。透過理論與實務相互交錯之課程設計,期待學生能在勞動事件法所揭櫫的「專業的審理」、「強化當事人自主及迅速解決爭議」、「減少勞工訴訟障礙,便利勞工尋求法院救濟」、「促進審判程序與實效」及「即時有效的權利保全」五大方向的制度下,掌握處理勞動事件之程序意義與相關規定。
上課方式:
羽凡老師和志宏庭長非常注重上課參與,透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是否理解課程內容,也很願意與學生交流,還有學生於案例報告對法院判決進行評析,結合上課所學知識並提出自身想法,而志宏庭長除了解答疑惑,更說明判決背後的實際經歷與心路歷程,亦安排邀請黃純真與韓仕賢二位勞動調解委員,分享參與勞動調解的過程與心得,以及從中獲得的成就感讓他們願意持續投入勞動調解。這樣的互動方式與課程規劃,不僅讓我們逐步深入思考案例問題,也更進一步明白勞動事件法於實務上的運作與重要性。
此外,上課作業則以上課提及的案例改編,羽凡老師會將批改回應與較佳且完整的答題內容供大家參考,並作為期末考的相似考試題目,讓我們準備期末考時能從中掌握考試重點,以及充分理解重點應如何呈現。
勞資爭議事件除了影響勞工個人權益外,更影響其家庭生活與經濟收入,且在訴訟程序中,相關證據偏在於資方,不利勞工舉證;又勞資事務具有專業性及特殊性,有賴當事人自主合意解決及勞資雙方代表參與程序。羽凡老師經常在課程進度間,詢問能給勞資雙方當事人哪些勞動訴訟上的建議?透過本門課程的學習,我們得以掌握勞動事件法的程序規範,也從業界人士的經驗中了解實務應用,將能更全面回答此一問題。
歡迎修畢「勞動法理論與實務」和「集體勞動法與裁決實務」等基礎課程的同學,選修本門進階課程,搭配特殊程序法的學習讓先前所學的實體法權利加以落實,兩者相輔相成,或以本門課程作為起點,繼續深入勞動法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