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轉型與勞動保障研究
研究計畫:
- 國科會計畫:臺灣公正轉型策略研析:淨零產業轉型勞工權益因應對策
相關活動:
- 淨零碳排與公正轉型下之勞動議題系列講座(講座一):公正轉型的挑戰與助力:社會團結經濟與非正規經濟的尊嚴勞動(2024.11.06)
活動講者:
-
- 主持人:邱羽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
- 主講人:洪敬舒 Sue Sue Hung (台灣勞工陣線主任)
- 與談人:黃國治 KC Huang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
活動要點:
台灣企業與環境研究的困難與發展
在本次演講中,卞中佩老師談及台灣戰後經濟發展背景下,企業與環境的研究。首先談到企業與環境研究面臨的挑戰是資料蒐集不易,台灣直到2013年始公開每年碳排放超過25000噸的企業數據。回顧台灣的經濟發展歷程,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對關鍵企業(如:石油、鋼鐵、能源及金融)的掌控及對家族企業(如:連家、蔡家、辜家、王家)的支持促成了台灣當今重要上市櫃公司的崛起,但隨著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國營事業漸轉為民營化,政府改以持股方式與企業形成密切關係。
台灣企業與環境行為
在台灣企業與環境行為的分析中,卞老師首先假設,政府持股或擔任董監事的企業,推動減碳政策的動力相對較弱,因為台灣政府在發展型國家角色下,仍將經濟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則政府董監事不傾向在企業中推動減碳政策,反而成為白手套,以利企業躲避法律規制;家族企業則因與政府的友好關係,得忽視環汙管制。接著,老師藉由回歸分析2014至2018年的企業碳排放資料,發現政府董監事比例高的企業,碳排放確實也較高,若是政府董監事比例高的家族企業,碳排放更為顯著。由此可知台灣企業與政府的緊密關係,對淨零碳排政策的推動形成了阻礙。
與談及提問
在與談與提問環節,盧其宏老師從經濟學角度進一步分析企業與政府的關係,當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政府致力提升經濟發展,兩者目標一致而互動密切將不利淨零碳排的落實,但當碳排放有價時,企業與政府的行為可能會改變。
會議最後,邱羽凡老師總結,全球淨零碳排已成為共同目標。台灣在政府與企業關係密切的現狀下,應思考如何借助國際供應鏈管理與監督壓力,促使政府與企業落實淨零碳排與公正轉型的政策。
- 淨零碳排與公正轉型下之勞動議題系列講座(講座二):從台灣戰後經濟發展及公司特徵來看台灣減碳成效及問題(2024.11.13)
活動側記: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LvG1EfzEb/
活動講者:
-
-
主持人:邱羽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
-
主講人:卞中佩(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
與談人:盧其宏(台灣共力研究社研究員)
-
活動要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邱羽凡副教授於本學期與共力研究社盧其宏研究員及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黃國治副教授共同開設「勞動法新興議題與實務案例」課程,從跨領域視角探討淨零公正轉型下的勞動、產業與治理課題。課程結束後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卞中佩副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主題聚焦台灣企業在減碳治理與淨零轉型中的行為模式與制度困境。
卞中佩老師首先從台灣戰後經濟發展脈絡出發,說明政府長期主導產業政策並與家族企業形成緊密政商結構,使企業環境責任研究在資料蒐集與制度透明度上面臨挑戰。她指出,台灣直到2013年才公開特定企業碳排放資料,顯示企業環境治理資訊揭露起步較晚。進一步的回歸分析亦顯示,政府持股比例較高或由政府派任董監事的企業,碳排放量普遍較高;若此類企業同時屬於家族企業,碳排放更為顯著,顯示政府與企業間的結構性關係可能延宕環境政策改革。
與談人盧其宏研究員從政治經濟角度補充指出,在缺乏碳定價等市場約束機制前,企業與政府追求經濟成長的共同利益將削弱淨零政策的推力。邱羽凡老師則總結,台灣推動公正轉型需正視政商結構的限制,並藉由國際供應鏈治理與制度監督,強化企業減碳責任與環境治理改革。
- 公正轉型勞教手冊/資料庫發布記者會
(2025.4.29)
記者會出席代表(一):《公正轉型與工會角色》教材資料庫團隊作者:
- 邱羽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
- 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 許博任(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
- 高若有(台灣共力研究社研究員)
- 蘇珊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博士班
記者會出席代表(二):《公正轉型與工會角色》教材資料庫團隊顧問群代表:
陳淑綸(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
- 葉品言(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
- 姚光祖(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
- 鄭中睿(台灣勞動者協會理事長)
記者會概要:為了環境永續,淨零碳排是必然趨勢,但產業轉型過程必然會使利害關係人(例如勞工與在地社區)受到衝擊,故進一步需強調「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意即「盡力不遺落任何人」,需同時達到政策目標平衡性、社會分配公平性與利害關係包容性。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條第1款第11款也明訂政府機關應「在尊重人權及尊嚴勞動之原則下,向所有因應淨零排放轉型受影響之社群進行諮詢」。然在近期發布的《我國工會對淨零公正轉型的認知與回應》問卷調查結果,揭示受訪工會中近6成不清楚淨零碳排的可能影響,且資方「未曾」就淨零排放影響與因應措施與工會互動之比例,也高達77.6%。
然而,在目前政府的淨零政策中,對於勞工與工會身為利害關係人角色尚未有所重視,公正轉型的勞動政策亦缺乏具體政策方向與落實機制,相關資訊紛雜和不透明使工會難以掌握重點,更難參與產業轉型的協商過程。有鑑於此,為對對氣候危機與淨零轉型帶來的勞動危機,特由學術單位、勞動NGO團體及環保團體攜手合作,同時邀請國內學術界、工會界與勞工與環保團體中的專家擔任顧問。
此資料庫蒐集國內外資訊、政策分析、實務案例等,共同撰寫國內第一份為工會而寫的公正轉型勞教手冊,並製作為《公正轉型與工會角色》教材資料庫網站:https://portaly.cc/wjtcourse 。 此為專為台灣工會所打造的勞動教材。希望能補足工會當前對於公正轉型的受到的資訊落差,並作為基層工會主動介入綠色轉型政策的行動工具,提升工會協商能力,讓勞工能獲得更大保障!本資料庫作者群於今日(2025/4/29)五一勞動節前夕,召開記者會公開發表資料庫成果,並表達工運界對於公正轉型議程的共同關切,呼籲政府及各界認識:「沒有公正、沒有轉型」/「沒有勞資協商、沒有自主減量」/「沒有肯認、沒有公正」,並提出兩大訴求:第一、自主減量計畫應以「團體協商」作為必要條件。不能讓企業「自行承諾、員工承擔」,減碳目標與行動方案應納入工會的協商與監督機制。 第二、針對無工會的勞動者,也應強化社會對話與社會安全網的保障。不能因尚無工會組織,就放任企業單方決定轉型成本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