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9 10 月, 2025

企業與勞動法專題(一)、(二)

專題(一)課程綱要專題(二)課程綱要

專題(一)課程討論題目:

  • 平台工作者勞工身分推定立法之研究-以西班牙騎士法為參考
  • 禁止遠洋漁業強迫勞動立法之研究—以企業供應鏈管理為中心
  • 數位平台運用演算法控制餐飲外送員報酬之研究-以歐盟改善平台工作之工作條件指令草案為參考
  • 數位勞動平台演算法管理監管之研究—以歐盟暨其會員國相關立法為參考
  • 勞動事件法第28條之適當方案研究-以美國早期中立評估為參考
  • 罷工期間實施替代人力之不當勞動行為爭議分析-臺灣與美國之制度研究
  • 保險業務員契約性質之研究-以混合契約或契約連立為中心
  • 僱傭關係下的彈性工時與時間主權-我國在數位時代之彈性化工時法制建構與展望
  • 我國薪酬透明制度建構之研究—以歐盟薪酬透明指令為參考
  • 我國關係企業調動之研究—以歐洲工作透明指令及歐盟國家法律為參考
  • 雇主勞務指揮權與勞工資訊隱私權之衡平—以數位勞動工作者之隱私權保障為討論
  • 我國罷工目的合法性之分析-以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3條第2項不當勞動行為爭議為中心

專題(二)課程討論題目:

  • 涉及淨零碳排經營決策之團體協商事項研究—以美國法為比較對象
  • 定期勞動契約之爭議問題研究—以非勞基法適用範圍之受僱醫師為研究對象
  • 綠色工作者的定性與促進—以公正轉型為框架
  • 科技業On-call制度與工作時間認定之爭議—以荷蘭工作時間法為參考
  • 論公正轉型在我國淨零勞動議題上之效力—從國際公約與憲法談起
  • 以企業氣候變遷資訊揭露法制來降低勞工公正轉型資訊不對稱衝擊
  • 供應鏈人權盡職調查下的國家域外監管義務
  • 數位平台演算法管理之團體協商事項界線—以歐洲法制經驗為研究對象
  • UNGPs第三支柱下的救濟機制:台灣跨國企業負面人權風險救濟機制現況與挑戰
  • 演算法管理與數位平台工作者職業安全之保障—以合理分派工作為中心
  • 推動綠能發電對農、牧業勞動力的影響-以政府鼓勵裝設太陽能發電設備為例
  • 探討工會法第35條「其他不利之待遇」於我國實務運作-從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3年訴字第130號判決談起
  • 數位平台工作者之勞動關係認定研究—以美國經濟現實測試為中心

修課心得:

作者:林帝辰(陽明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

隨著近期許多勞動爭議的發生,各類勞動法的議題也逐漸浮出檯面受人重視,從法學研究的角度而言當然也顯現出此領域研究的重要性,例如去年台鐵年節春假集體休假一事即係一例。然而,若要有足夠深度的研究探討,必然無法在一學期的課程內全面性地針對所有議題討論,且亦無法用以往由教師講課的方式進行授課,因此本門課程是改以討論課的形式,可說是針對所有想深入研究勞動法律的人而開設。

本門《企業與勞動法專題》屬於本院勞動法程系列課程中較進階的法學研究討論課,由於課程由報告學生進行為時3個鐘頭的課堂報告,中間穿插其他修課同學與老師的高密度的問答,所以除報告者外,每位學生基本也都必須熟讀該週報告的文獻與簡報內容,並且對於報告內容的論述、見解也勢必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與理解,才足以夠進行回應交流,以趕上學習進度,因此本專題是十分扎實的勞動法課程。
另外,每週不同位同學所報告的題目皆不相同,可能同時涉及個體勞動法與集體勞動法,以及其他個別的法律(如企併法、大解法、公司法等),不僅負責報告的同學須具備足夠的法學背景知識,參與課程討論的同學亦然,因此所有欲修習本門課程的同學均被要求先修習《勞動法理論與實務》與《集體勞動法與勞動訴訟實務》或至少其中一門。

在課程安排上,本學期第一週上課老師即開始講解本堂課程之上課方式,之後給予同學約一個月的準備時間,讓同學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報告與閱讀文獻,而在準備過程中老師也會隨時確認各位同學的狀況並提供協助。正式上課後,每位同學皆必須擔任一次報告「主講人」與一次「評論與主持人」,因此在學期過程中每位同學能夠學習到的,不僅是如何研究、報告,更可以學到如何主持會議、發表問題與建議,與各同學相互激盪,所以稱每週的課程皆是一門小型研討會一點也都不為過。而在每週報告當中,各位同學以及老師所提問的不僅僅是針對內容本身,更會針對「研究方法、研究動機、大綱結構」等各類的形式兼實質的問題提問,同時也會提出相當令人啟發的意見。

總體而言,課程嚴謹且同學參與度高,每次上課的討論極為踴躍,也有未曾學過勞動法的同學旁聽並參與全程12次的課程。雖然這是一門進階的專題討論課,但上課過程嚴謹卻不失有趣,在課中與課後的討論都能激盪出許多新奇的想法,在法學研究上(無論是內容或方法)也能夠獲得非常充實且多元的知識與經驗,並且透過參與討論的方式,也能接觸各式各樣不同的勞動法議題,不會只專注在自己負責的題目上,課程兼具廣度與深度,也讓我們學習如何從思考中發問、從發問中思考。這學期能夠選修本門課程,實在受益良多,非常值得!